陆俨少

“履薄临探”事件迎来大结局!沈魏回应一锤定音,辟谣两大误会

前段时间,“流浪大师”沈魏参观“陆俨少美术馆”时,对展馆中谢稚柳评价陆俨少的文字中“履薄临探”进行了纠错,认为美术馆抄录有误,应为“履薄临深”。理由一是根本没有履薄临探这个成语,二是“临探”二字都是动词,和“履薄”结构也不一致,不符合常理。

美术馆 陆俨少 原稿 履薄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2025-10-30 20:58  2

沈巍观察83:“履薄临深”真正出处,出自《陆俨少书画藏品集》序

10月29日,沈巍在太仓名人馆讲解馆内名人时,来到了“四王”之一的王原祁的展板前,从文字内容,慨叹中国文字的精练,转而提到了“履薄临深”的用词之妙,并宣布“履薄临深”之争已经一锤定音,称谢稚柳的原稿上,写的就是“履薄临深”,其讲解的内容,我们录其内容、转化为文

藏品 书画 陆俨少 陆俨少书画 书画藏品 2025-10-30 05:45  2

沈魏纠错遭驱赶,疑指出错字引领导不满,民间大师打脸官方

2019年,沪上一位垃圾分类工作者颠覆了人们对无家可归者的固有认知。沈魏这名不修边幅的男子,言谈间却展露惊人学识,采访片段让网民大跌眼镜。谁曾料到,这名看上去灰头土脸的拾垃圾人,能将古代典籍信手拈来?他那番学贯中西、见解独特的发言,与其街头流民的外表形成强烈对

官方 大师 错字 陆俨少 谢稚柳 2025-10-26 06:00  2

沈巍写“履薄临深”:离人设崩塌近了,更近了

“履薄临深”本是劝人做事小心谨慎的成语,沈巍却将其作为自我标榜的工具。他在陆俨少博物馆的所谓“纠错”,更像是一场刻意制造的舆论风波,以文化纠错的幌子博出位,而非真正出于对文化传承的敬畏。多年来,他游走于街头流浪,可能是病退或病休,政府都有政策,沈巍就是体制内养

人设 人设崩塌 陆俨少 日清 沈巍 2025-10-27 17:23  1

沈巍指错事件:文化传播中的傲慢与审慎之辩

文化场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核心载体,内容严谨性是基本要求。陆俨少艺术馆展板中将“履薄临深”写作“履薄临探”,将“山动”讹为“山功”,并非无关紧要的笔误。“履薄临深”源自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,是流传千年的经典成语,在《后汉书》等古籍中多有记载,安徽大学文学院教

文化传播 传播 文化场馆 陆俨少 沈巍 2025-10-25 08:58  2

沈巍回应陆俨少艺术院闭馆以及“履薄临深”问题

沈巍称他之所以认为是错误有两个原因,一个是“履薄临深”是个成语,“履薄临探”不知所以,第二个原因是中文的语法逻辑,“履薄临探”不符合语法逻辑,履和临都是动词,薄和深都是名词形容词,但是探是动词,这对谢稚柳这样的国学大师来说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。

陆俨少 谢稚柳 沈巍 陆俨少艺术院 陆俨少艺术院闭馆 2025-10-26 16:03  4

赏画 | 陆俨少《五月江深图》

近代画家之中予喜嘉定陆宛翁,搜集几二十余年,见其山水花卉书法百余件,此为其一。宛翁中岁好杜陵诗意,故画之再三,传世有杜陵诗意百开册等,此宛翁五十四岁时写杜陵诗意,笔法遒劲,气息高古,盖学宋元能自出新意者,其造诣实不在石涛辈之下。不信予言,请看此作,当知予言之不

陆俨少 江深 杜甫诗意图 赏画 杜陵 2025-10-17 21:30  5

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

陆俨少《杜甫诗意册》“庾信平生最萧瑟,暮年诗赋动江关”,怎奈去日苦多,人生苦短。“儒术于我何有哉,孔丘盗跖俱尘埃”,可叹智者死去,与愚者无异。十年前,父亲去世,我真正懂得“莫自使眼枯,收汝泪纵横。眼枯即见骨,天地终无情”这几句的含义。可是我宁可不懂,永远都不懂

杜甫 陆俨少 处士 庾信 眼枯 2025-09-23 11:46  6

中国画“四忌”

中国画首忌“熟俗”——即画面甜腻浮艳,如村女涂脂般缺乏高雅内涵。初学者常误将艳丽当美感,实则是文化修养不足的体现。根治之法在于“养心”:多读诗词古籍,品鉴经典画作(如八大山人的简逸、黄宾虹的浑厚),在胸中沉淀文人意趣。若仅埋头苦练技法而不思画理,易堕入“匠气”

初学者 中国画 陆俨少 画理 破墨法 2025-09-07 22:25  6